目前分類:525全民配屋網 (1177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購屋入門必看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__根據營建署公佈2013年第四季的房價負擔能力指標調查結果,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已來到15.01倍,房價所得比超越香港,全球第一;即使搬至與北市一河之隔的新北市,房價所得比也高達12.67倍,位居全球第三,台灣民眾購屋壓力相當沈重。房價所得比係以房屋總價除以家庭年所得算出的倍數,依世界銀行定義,一般標準的房價所得比應低於5倍,美國更認為房價所得比若超過5倍為「極度負擔不起」。難怪高房價問題已成為台灣社會民怨之首。  為解決此一難題,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於拜會財政部長張盛和,喊出「2年內讓房價減3成」;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亦火速配合修法,初審通過《房屋稅條例》修正草案,新增「囤房條款」,藉提高非自住房屋稅率,讓建商、炒房客釋出空屋,增加房市供給量,使房市熱度降溫、房價回到合理範圍,房價所得比能從15倍降至10倍。  對此,雖與我們之前主張調整稅基、調降自用住宅稅率做法有所差異,但都是藉提高非自用住宅持有成本,減少投機人士炒屋或囤房地誘因,增加房屋供給,發揮打房效果。但此條例仍有許多問題仍待解決。首先,本條例對「自住房屋」之定義不明。目前非自用住宅要變更成自用住宅並不困難,只要將配偶、父母或成年子女的戶籍遷入就能變更,政府亦不可能查核是否為所有人或其家人之實際居所,因此除非名下房屋多達四、五間以上才有可能被認定為非自用住宅,政策效果有限。  其次,對民眾持有屋數缺乏全國總歸戶觀念。依全國總歸戶概念計算全國有66萬人擁有3戶以上房產,然房屋稅屬地方稅,扣除掉擁有「跨縣市」房產者,受影響人數並不多。將使非自住房屋採累進差別稅率無法落實。  2年內讓北市房價降3成!然以鄰近的南韓處理高房經驗來看,要達到此目標政府要努力的地方還很多。南韓房價自2000年開始飆漲, 2003年韓國政府雙管齊下,一方面提高資本利得稅,最高達60%;另一方面,「廣建百萬戶平價住宅」的租屋政策,政策卻只達到穩定效果,讓房價不致失控。  直至2005年韓國政府從健全稅制著手,將原先土地與房屋分開課稅的持有稅,更名為「綜合不動產稅」合併課徵,並對高價的土地及房屋「額外」課徵1%至3%不等的累進稅率。為讓房價能順利下跌,2007年南韓政府更進一步採取房地產交易所得稅的「實價課稅」,並對「一戶多屋」課徵重稅,減少不動產投機行為。一連串的政策,韓國房地產方能進入修正循環。 如今我們企圖只依靠提高非自住房屋稅率,平均每戶一年多繳4000元,這樣的政策要讓房價下修三成,房價所得比降到10倍以下,幾乎是緣木求魚,況且房價短時間若跌三成,金融業是否會產生系統性危機皆未事先評估。2008年美國次貸風暴主因就是房價重挫,銀行催繳貸款餘額,次級貸款的借款人卻繳不出錢,引發金融業倒閉潮!  我們認同政府打囤屋平抑房價政策,但是不應譁眾取寵,大作其秀,做法與配套都須謹慎一點,避免重蹈證所稅覆轍。基於國外經驗與產官學界的看法,我們提出幾點建議做為未來房地產政策的參考。  一是加強交易資訊透明化並作為財產評價依據。目前實價登錄制度已經上路,不動產的資訊揭露有了基本制度,國內也有不動產估價鑑價制度,政府可以此為基礎,敦促地方政府及稅捐稽徵單位儘快針對與現實脫鉤的土地公告現值、公告地價、房屋評定現值進行檢討,拉近與實價的落差,從而使不動產繳納合理的稅負。  二是房產全國總歸戶。現行房屋稅屬地方稅,各縣市分開計算,建議由中央直接修法調整非自住房屋稅率,進行全國總歸戶,防堵跨縣市囤房,才能讓政策美意落實。  三是推動「房地合一」實價課稅。在房地分離課稅的情況下,不但公告現值與市價落差甚大,亦造成土增稅稅負偏低的問題。實務面上,建設公司更常利用房地分離課稅,以提高土地售價、壓低房屋售價,並提高建屋成本費用的方式,操縱房地價格比例,達到規避房屋交易所得稅的目的。若要徹底解決,惟有配合實價登錄制度,推動房地合一課稅,將房屋與土地總價按實價合併課徵所得稅,以擴大稅基。  四是縮小打擊面,減輕或不增加自用住宅負擔。不動產開始實價課稅,可能會讓房價認定的提高而導致房產稅負加重。建議調降自用住宅稅率,讓真正自用住宅,不超過目前繳交的稅賦為原則,非自用的則以實價及標準稅率課徵,才能有效地提高投資客非自用住宅的持有成本及炒作障礙,甚至房越多,再累進。  總而言之,為杜絕房地產畸形發展,防堵內外資炒作,房地產這種不會跑,民怨很大的稅改,不能等,高房價使大企業家都努力在土地獲利、忽略生產,若不導正,台灣經濟前途憂慮。但若無好政策與作法,不僅「房價兩年內跌三成」難以達成,貿然執行可能造成銀行倒閉、金融風暴再起的風險。建議政府應該從房地產稅賦合理化,及導正遊戲規則的角度,徹底從持有與交易稅制革新,配合貸款利率、貸款成數、合宜住宅與社會住宅政策,讓房市慢慢降溫、高房價軟著陸。  未來國人能否安居、年輕人買得起房子,考驗著政府的智慧,也端看政府的決心及作法。 【中央網路報】
文章標籤

黃旭斌捐某笑識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購屋入門必看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__525全民配屋網, 525全民配屋網買屋, 525全民配屋網房屋貸款, 525全民配屋網首次購屋(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28日電)最近在日本東京開設第一家分店的台灣房屋表示,今年首季東京房價仍續漲6%,由於租金投報率約4%到5%,單身租屋需求強,最適合台灣置產客在東京核心區購置7坪到15坪房屋供出租。

台灣房屋引用日本不動產研究所近期公佈的��料顯示,以東京為首的日本6大都會區2014年第1季最高價格區間住宅地價漲達6.04%,且自2012年第3季以來連續4次調查結果皆上漲,上漲幅度逐次提高。

文章標籤

黃旭斌捐某笑識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購屋入門必看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__根據營建署公佈2013年第四季的房價負擔能力指標調查結果,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已來到15.01倍,房價所得比超越香港,全球第一;即使搬至與北市一河之隔的新北市,房價所得比也高達12.67倍,位居全球第三,台灣民眾購屋壓力相當沈重。房價所得比係以房屋總價除以家庭年所得算出的倍數,依世界銀行定義,一般標準的房價所得比應低於5倍,美國更認為房價所得比若超過5倍為「極度負擔不起」。難怪高房價問題已成為台灣社會民怨之首。  為解決此一難題,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於拜會財政部長張盛和,喊出「2年內讓房價減3成」;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亦火速配合修法,初審通過《房屋稅條例》修正草案,新增「囤房條款」,藉提高非自住房屋稅率,讓建商、炒房客釋出空屋,增加房市供給量,使房市熱度降溫、房價回到合理範圍,房價所得比能從15倍降至10倍。  對此,雖與我們之前主張調整稅基、調降自用住宅稅率做法有所差異,但都是藉提高非自用住宅持有成本,減少投機人士炒屋或囤房地誘因,增加房屋供給,發揮打房效果。但此條例仍有許多問題仍待解決。首先,本條例對「自住房屋」之定義不明。目前非自用住宅要變更成自用住宅並不困難,只要將配偶、父母或成年子女的戶籍遷入就能變更,政府亦不可能查核是否為所有人或其家人之實際居所,因此除非名下房屋多達四、五間以上才有可能被認定為非自用住宅,政策效果有限。  其次,對民眾持有屋數缺乏全國總歸戶觀念。依全國總歸戶概念計算全國有66萬人擁有3戶以上房產,然房屋稅屬地方稅,扣除掉擁有「跨縣市」房產者,受影響人數並不多。將使非自住房屋採累進差別稅率無法落實。  2年內讓北市房價降3成!然以鄰近的南韓處理高房經驗來看,要達到此目標政府要努力的地方還很多。南韓房價自2000年開始飆漲, 2003年韓國政府雙管齊下,一方面提高資本利得稅,最高達60%;另一方面,「廣建百萬戶平價住宅」的租屋政策,政策卻只達到穩定效果,讓房價不致失控。  直至2005年韓國政府從健全稅制著手,將原先土地與房屋分開課稅的持有稅,更名為「綜合不動產稅」合併課徵,並對高價的土地及房屋「額外」課徵1%至3%不等的累進稅率。為讓房價能順利下跌,2007年南韓政府更進一步採取房地產交易所得稅的「實價課稅」,並對「一戶多屋」課徵重稅,減少不動產投機行為。一連串的政策,韓國房地產方能進入修正循環。 如今我們企圖只依靠提高非自住房屋稅率,平均每戶一年多繳4000元,這樣的政策要讓房價下修三成,房價所得比降到10倍以下,幾乎是緣木求魚,況且房價短時間若跌三成,金融業是否會產生系統性危機皆未事先評估。2008年美國次貸風暴主因就是房價重挫,銀行催繳貸款餘額,次級貸款的借款人卻繳不出錢,引發金融業倒閉潮!  我們認同政府打囤屋平抑房價政策,但是不應譁眾取寵,大作其秀,做法與配套都須謹慎一點,避免重蹈證所稅覆轍。基於國外經驗與產官學界的看法,我們提出幾點建議做為未來房地產政策的參考。  一是加強交易資訊透明化並作為財產評價依據。目前實價登錄制度已經上路,不動產的資訊揭露有了基本制度,國內也有不動產估價鑑價制度,政府可以此為基礎,敦促地方政府及稅捐稽徵單位儘快針對與現實脫鉤的土地公告現值、公告地價、房屋評定現值進行檢討,拉近與實價的落差,從而使不動產繳納合理的稅負。  二是房產全國總歸戶。現行房屋稅屬地方稅,各縣市分開計算,建議由中央直接修法調整非自住房屋稅率,進行全國總歸戶,防堵跨縣市囤房,才能讓政策美意落實。  三是推動「房地合一」實價課稅。在房地分離課稅的情況下,不但公告現值與市價落差甚大,亦造成土增稅稅負偏低的問題。實務面上,建設公司更常利用房地分離課稅,以提高土地售價、壓低房屋售價,並提高建屋成本費用的方式,操縱房地價格比例,達到規避房屋交易所得稅的目的。若要徹底解決,惟有配合實價登錄制度,推動房地合一課稅,將房屋與土地總價按實價合併課徵所得稅,以擴大稅基。  四是縮小打擊面,減輕或不增加自用住宅負擔。不動產開始實價課稅,可能會讓房價認定的提高而導致房產稅負加重。建議調降自用住宅稅率,讓真正自用住宅,不超過目前繳交的稅賦為原則,非自用的則以實價及標準稅率課徵,才能有效地提高投資客非自用住宅的持有成本及炒作障礙,甚至房越多,再累進。  總而言之,為杜絕房地產畸形發展,防堵內外資炒作,房地產這種不會跑,民怨很大的稅改,不能等,高房價使大企業家都努力在土地獲利、忽略生產,若不導正,台灣經濟前途憂慮。但若無好政策與作法,不僅「房價兩年內跌三成」難以達成,貿然執行可能造成銀行倒閉、金融風暴再起的風險。建議政府應該從房地產稅賦合理化,及導正遊戲規則的角度,徹底從持有與交易稅制革新,配合貸款利率、貸款成數、合宜住宅與社會住宅政策,讓房市慢慢降溫、高房價軟著陸。  未來國人能否安居、年輕人買得起房子,考驗著政府的智慧,也端看政府的決心及作法。 【中央網路報】
文章標籤

黃旭斌捐某笑識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購屋入門必看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__根據營建署公佈2013年第四季的房價負擔能力指標調查結果,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已來到15.01倍,房價所得比超越香港,全球第一;即使搬至與北市一河之隔的新北市,房價所得比也高達12.67倍,位居全球第三,台灣民眾購屋壓力相當沈重。房價所得比係以房屋總價除以家庭年所得算出的倍數,依世界銀行定義,一般標準的房價所得比應低於5倍,美國更認為房價所得比若超過5倍為「極度負擔不起」。難怪高房價問題已成為台灣社會民怨之首。  為解決此一難題,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於拜會財政部長張盛和,喊出「2年內讓房價減3成」;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亦火速配合修法,初審通過《房屋稅條例》修正草案,新增「囤房條款」,藉提高非自住房屋稅率,讓建商、炒房客釋出空屋,增加房市供給量,使房市熱度降溫、房價回到合理範圍,房價所得比能從15倍降至10倍。  對此,雖與我們之前主張調整稅基、調降自用住宅稅率做法有所差異,但都是藉提高非自用住宅持有成本,減少投機人士炒屋或囤房地誘因,增加房屋供給,發揮打房效果。但此條例仍有許多問題仍待解決。首先,本條例對「自住房屋」之定義不明。目前非自用住宅要變更成自用住宅並不困難,只要將配偶、父母或成年子女的戶籍遷入就能變更,政府亦不可能查核是否為所有人或其家人之實際居所,因此除非名下房屋多達四、五間以上才有可能被認定為非自用住宅,政策效果有限。  其次,對民眾持有屋數缺乏全國總歸戶觀念。依全國總歸戶概念計算全國有66萬人擁有3戶以上房產,然房屋稅屬地方稅,扣除掉擁有「跨縣市」房產者,受影響人數並不多。將使非自住房屋採累進差別稅率無法落實。  2年內讓北市房價降3成!然以鄰近的南韓處理高房經驗來看,要達到此目標政府要努力的地方還很多。南韓房價自2000年開始飆漲, 2003年韓國政府雙管齊下,一方面提高資本利得稅,最高達60%;另一方面,「廣建百萬戶平價住宅」的租屋政策,政策卻只達到穩定效果,讓房價不致失控。  直至2005年韓國政府從健全稅制著手,將原先土地與房屋分開課稅的持有稅,更名為「綜合不動產稅」合併課徵,並對高價的土地及房屋「額外」課徵1%至3%不等的累進稅率。為讓房價能順利下跌,2007年南韓政府更進一步採取房地產交易所得稅的「實價課稅」,並對「一戶多屋」課徵重稅,減少不動產投機行為。一連串的政策,韓國房地產方能進入修正循環。 如今我們企圖只依靠提高非自住房屋稅率,平均每戶一年多繳4000元,這樣的政策要讓房價下修三成,房價所得比降到10倍以下,幾乎是緣木求魚,況且房價短時間若跌三成,金融業是否會產生系統性危機皆未事先評估。2008年美國次貸風暴主因就是房價重挫,銀行催繳貸款餘額,次級貸款的借款人卻繳不出錢,引發金融業倒閉潮!  我們認同政府打囤屋平抑房價政策,但是不應譁眾取寵,大作其秀,做法與配套都須謹慎一點,避免重蹈證所稅覆轍。基於國外經驗與產官學界的看法,我們提出幾點建議做為未來房地產政策的參考。  一是加強交易資訊透明化並作為財產評價依據。目前實價登錄制度已經上路,不動產的資訊揭露有了基本制度,國內也有不動產估價鑑價制度,政府可以此為基礎,敦促地方政府及稅捐稽徵單位儘快針對與現實脫鉤的土地公告現值、公告地價、房屋評定現值進行檢討,拉近與實價的落差,從而使不動產繳納合理的稅負。  二是房產全國總歸戶。現行房屋稅屬地方稅,各縣市分開計算,建議由中央直接修法調整非自住房屋稅率,進行全國總歸戶,防堵跨縣市囤房,才能讓政策美意落實。  三是推動「房地合一」實價課稅。在房地分離課稅的情況下,不但公告現值與市價落差甚大,亦造成土增稅稅負偏低的問題。實務面上,建設公司更常利用房地分離課稅,以提高土地售價、壓低房屋售價,並提高建屋成本費用的方式,操縱房地價格比例,達到規避房屋交易所得稅的目的。若要徹底解決,惟有配合實價登錄制度,推動房地合一課稅,將房屋與土地總價按實價合併課徵所得稅,以擴大稅基。  四是縮小打擊面,減輕或不增加自用住宅負擔。不動���開始實價課稅,可能會讓房價認定的提高而導致房產稅負加重。建議調降自用住宅稅率,讓真正自用住宅,不超過目前繳交的稅賦為原則,非自用的則以實價及標準稅率課徵,才能有效地提高投資客非自用住宅的持有成本及炒作障礙,甚至房越多,再累進。  總而言之,為杜絕房地產畸形發展,防堵內外資炒作,房地產這種不會跑,民怨很大的稅改,不能等,高房價使大企業家都努力在土地獲利、忽略生產,若不導正,台灣經濟前途憂慮。但若無好政策與作法,不僅「房價兩年內跌三成」難以達成,貿然執行可能造成銀行倒閉、金融風暴再起的風險。建議政府應該從房地產稅賦合理化,及導正遊戲規則的角度,徹底從持有與交易稅制革新,配合貸款利率、貸款成數、合宜住宅與社會住宅政策,讓房市慢慢降溫、高房價軟著陸。  未來國人能否安居、年輕人買得起房子,考驗著政府的智慧,也端看政府的決心及作法。 【中央網路報】
文章標籤

黃旭斌捐某笑識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購屋入門必看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__525全民配屋網, 525全民配屋網買屋, 525全民配屋網房屋貸款根據營建署公佈2013年第四季的房價負擔能力指標調查結果,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已來到15.01倍,房價所得比超越香港,全球第一;即使搬至與北市一河之隔的新北市,房價所得比也高達12.67倍,位居全球第三,台灣民眾購屋壓力相當沈重。房價所得比係以房屋總價除以家庭年所得算出的倍數,依世界銀行定義,一般標準的房價所得比應低於5倍,美國更認為房價所得比若超過5倍為「極度負擔不起」。難怪高房價問題已成為台灣社會民怨之首。  為解決此一難題,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於拜會財政部長張盛和,喊出「2年內讓房價減3成」;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亦火速配合修法,初審通過《房屋稅條例》修正草案,新增「囤房條款」,藉提高非自住房屋稅率,讓建商、炒房客釋出空屋,增加房市供給量,使房市熱度降溫、房價回到合理範圍,房價所得比能從15倍降至10倍。  對此,雖與我們之前主張調整稅基、調降自用住宅稅率做法有所差異,但都是藉提高非自用住宅持有成本,減少投機人士炒屋或囤房地誘因,增加房屋供給,發揮打房效果。但此條例仍有許多問題仍待解決。首先,本條例對「自住房屋」之定義不明。目前非自用住宅要變更成自用住宅並不困難,只要將配偶、父母或成年子女的戶籍遷入就能變更,政府亦不可能查核是否為所有人或其家人之實際居所,因此除非名下房屋多達四、五間以上才有可能被認定為非自用住宅,政策效果有限。  其次,對民眾持有屋數缺乏全國總歸戶觀念。依全國總歸戶概念計算全國有66萬人擁有3戶以上房產,然房屋稅屬地方稅,扣除掉擁有「跨縣市」房產者,受影響人數並不多。將使非自住房屋採累進差別稅率無法落實。  2年內讓北市房價降3成!然以鄰近的南韓處理高房經驗來看,要達到此目標政府要努力的地方還很多。南韓房價自2000年開始飆漲, 2003年韓國政府雙管齊下,一方面提高資本利得稅,最高達60%;另一方面,「廣建百萬戶平價住宅」的租屋政策,政策卻只達到穩定效果,讓房價不致失控。  直至2005年韓國政府從健全稅制著手,將原先土地與房屋分開課稅的持有稅,更名為「綜合不動產稅」合併課徵,並對高價的土地及房屋「額外」課徵1%至3%不等的累進稅率。為讓房價能順利下跌,2007年南韓政府更進一步採取房地產交易所得稅的「實價課稅」,並對「一戶多屋」課徵重稅,減少不動產投機行為。一連串的政策,韓國房地產方能進入修正循環。 如今我們企圖只依靠提高非自住房屋稅率,平均每戶一年多繳4000元,這樣的政策要讓房價下修三成,房價所得比降到10倍以下,幾乎是緣木求魚,況且房價短時間若跌三成,金融業是否會產生系統性危機皆未事先評估。2008年美國次貸風暴主因就是房價重挫,銀行催繳貸款餘額,次級貸款的借款人卻繳不出錢,引發金融業倒閉潮!  我們認同政府打囤屋平抑房價政策,但是不應譁眾取寵,大作其秀,做法與配套都須謹慎一點,避免重蹈證所稅覆轍。基於國外經驗與產官學界的看法,我們提出幾點建議做為未來房地產政策的參考。  一是加強交易資訊透明化並作為財產評價依據。目前實價登錄制度已經上路,不動產的資訊揭露有了基本制度,國內也有不動產估價鑑價制度,政府可以此為基礎,敦促地方政府及稅捐稽徵單位儘快針對與現實脫鉤的土地公告現值、公告地價、房屋評定現值進行檢討,拉近與實價的落差,從而使不動產繳納合理的稅負。  二是房產全國總歸戶。現行房屋稅屬地方稅,各縣市分開計算,建議由中央直接修法調整非自住房屋稅率,進行全國總歸戶,防堵跨縣市囤房,才能讓政策美意落實。  三是推動「房地合一」實價課稅。在房地分離課稅的情況下,不但公告現值與市價落差甚大,亦造成土增稅稅負偏低的問題。實務面上,建設公司更常利用房地分離課稅,以提高土地售價、壓低房屋售價,並提高建屋成本費用的方式,操縱房地價格比例,達到規避房屋交易所得稅的目的。若要徹底解決,惟有配合實價登錄制度,推動房地合一課稅,將房屋與土地總價按實價合併課徵所得稅,以擴大稅基。  四是縮小打擊面,減輕或不增加自用住宅負擔。不動產開始實價課稅,可能會讓房價認定的提高而導致房產稅負加重。建議調降自用住宅稅率,讓真正自用住宅,不超過目前繳交的稅賦為原則,非自用的則以實價及標準稅率課徵,才能有效地提高投資客非自用住宅的持有成本及炒作障礙,甚至房越多,再累進。  總而言之,為杜絕房地產畸形發展,防堵內外資炒作,房地產這種不會跑,民怨很大的稅改,不能等,高房價使大企業家都努力在土地獲利、忽略生產,若不導正,台灣經濟前途憂慮。但若無好政策與作法,不僅「房價兩年內跌三成」難以達成,貿然執行可能造成銀行倒閉、金融風暴再起的風險。建議政府應該從房地產稅賦合理化,及導正遊戲規則的角度,徹底從持有與交易稅制革新,配合貸款利率、貸款成數、合宜住宅與社會住宅政策,讓房市慢慢降溫、高房價軟著陸。  未來國人能否安居、年輕人買得起房子,考驗著政府的智慧,也端看政府的決心及作法。 【中央網路報】
文章標籤

黃旭斌捐某笑識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購屋入門必看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__525全民配屋網, 525全民配屋網買屋, 525全民配屋網房屋貸款, 525全民配屋網首次購屋根據營建署公佈2013年第四季的房價負擔能力指標調查結果,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已來到15.01倍,房價所得比超越香港,全球第一;即使搬至與北市一河之隔的新北市,房價所得比也高達12.67倍,位居全球第三,台灣民眾購屋壓力相當沈重。房價所得比係以房屋總價除以家庭年所得算出的倍數,依世界銀行定義,一般標準的房價所得比應低於5倍,美國更認為房價所得比若超過5倍為「極度負擔不起」。難怪高房價問題已成為台灣社會民怨之首。  為解決此一難題,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於拜會財政部長張盛和,喊出「2年內讓房價減3成」;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亦火速配合修法,初審通過《房屋稅條例》修正草案,新增「囤房條款」,藉提高非自住房屋稅率,讓建商、炒房客釋出空屋,增加房市供給量,使房市熱度降溫、房價回到合理範圍,房價所得比能從15倍降至10倍。  對此,雖與我們之前主張調整稅基、調降自用住宅稅率做法有所差異,但都是藉提高非自用住宅持有成本,減少投機人士炒屋或囤房地誘因,增加房屋供給,發揮打房效果。但此條例仍有許多問題仍待解決。首先,本條例對「自住房屋」之定義不明。目前非自用住宅要變更成自用住宅並不困難,只要將配偶、父母或成年子女的戶籍遷入就能變更,政府亦不可能查核是否為所有人或其家人之實際居所,因此除非名下房屋多達四、五間以上才有可能被認定為非自用住宅,政策效果有限。  其次,對民眾持有屋數缺乏全國總歸戶觀念。依全國總歸戶概念計算全國有66萬人擁有3戶以上房產,然房屋稅屬地方稅,扣除掉擁有「跨縣市」房產者,受影響人數並不多。將使非自住房屋採累進差別稅率無法落實。  2年內讓北市房價降3成!然以鄰近的南韓處理高房經驗來看,要達到此目標政府要努力的地方還很多。南韓房價自2000年開始飆漲, 2003年韓國政府雙管齊下,一方面提高資本利得稅,最高達60%;另一方面,「廣建百萬戶平價住宅」的租屋政策,政策卻只達到穩定效果,讓房價不致失控。  直至2005年韓國政府從健全稅制著手,將原先土地與房屋分開課稅的持有稅,更名為「綜合不動產稅」合併課徵,並對高價的土地及房屋「額外」課徵1%至3%不等的累進稅率。為讓房價能順利下跌,2007年南韓政府更進一步採取房地產交易所得稅的「實價課稅」,並對「一戶多屋」課徵重稅,減少不動產投機行為。一連串的政策,韓國房地產方能進入修正循環。 如今我們企圖只依靠提高非自住房屋稅率,平均每戶一年多繳4000元,這樣的政策要讓房價下修三成,房價所得比降到10倍以下,幾乎是緣木求魚,況且房價短時間若跌三成,金融業是否會產生系統性危機皆未事先評估。2008年美國次貸風暴主因就是房價重挫,銀行催繳貸款餘額,次級貸款的借款人卻繳不出錢,引發金融業倒閉潮!  我們認同政府打囤屋平抑房價政策,但是不應譁眾取寵,大作其秀,做法與配套都須謹慎一點,避免重蹈證所稅覆轍。基於國外經驗與產官學界的看法,我們提出幾點建議做為未來房地產政策的參考。  一是加強交易資訊透明化並作為財產評價依據。目前實價登錄制度已經上路,不動產的資訊揭露有了基本制度,國內也有不動產估價鑑價制度,政府可以此為基礎,敦促地方政府及稅捐稽徵單位儘快針對與現實脫鉤的土地公告現值、公告地價、房屋評定現值進行檢討,拉近與實價的落差,從而使不動產繳納合理的稅負。  二是房產全國總歸戶。現行房屋稅屬地方稅,各縣市分開計算,建議由中央直接修法調整非自住房屋稅率,進行全國總歸戶,防堵跨縣市囤房,才能讓政策美意落實。  三是推動「房地合一」實價課稅。在房地分離課稅的情況下,不但公告現值與市價落差甚大,亦造成土增稅稅負偏低的問題。實務面上,建設公司更常利用房地分離課稅,以提高土地售價、壓低房屋售價,並提高建屋成本費用的方式,操縱房地價格比例,達到規避房屋交易所得稅的目的。若要徹底解決,惟有配合實價登錄制度,推動房地合一課稅,將房屋與土地總價按實價合併課徵所得稅,以擴大稅基。  四是縮小打擊面,減輕或不增加自用住宅負擔。不動產開始實價課稅,可能會讓房價認定的提高而導致房產稅負加重。建議調降自用住宅稅率,讓真正自用住宅,不超過目前繳交的稅賦為原則,非自用的則以實價及標準稅率課徵,才能有效地提高投資客非自用住宅的持有成本及炒作障礙,甚至房越多,再累進。  總而言之,為杜絕房地產畸形發展,防堵內外資炒作,房地產這種不會跑,民怨很大的稅改,不能等,高房價使大企業家都努力在土地獲利、忽略生產,若不導正,台灣經濟前途憂慮。但若無好政策與作法,不僅「房價兩年內跌三成」難以達成,貿然執行可能造成銀行倒閉、金融風暴再起的風險。建議政府應該從房地產稅賦合理化,及導正遊戲規則的角度,徹底從持有與交易稅制革新,配合貸款利率、貸款成數、合宜住宅與社會住宅政策,讓房市慢慢降溫、高房價軟著陸。  未來國人能否安居、年輕人買得起房子,考驗著政府的智慧,也端看政府的決心及作法。 【中央網路報】
文章標籤

黃旭斌捐某笑識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購屋入門必看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__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525全民配屋網, 525全民配屋網買屋, 525全民配屋網房屋貸款, 525全民配屋網首次購屋根據營建署公佈2013年第四季的房價負擔能力指標調查結果,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已來到15.01倍,房價所得比超越香港,全球第一;即使搬至與北市一河之隔的新北市,房價所得比也高達12.67倍,位居全球第三,台灣民眾購屋壓力相當沈重。房價所得比係以房屋總價除以家庭年所得算出的倍數,依世界銀行定義,一般標準的房價所得比應低於5倍,美國更認為房價所得比若超過5倍為「極度負擔不起」。難怪高房價問題已成為台灣社會民怨之首。  為解決此一難題,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於拜會財政部長張盛和,喊出「2年內讓房價減3成」;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亦火速配合修法,初審通過《房屋稅條例》修正草案,新增「囤房條款」,藉提高非自住房屋稅率,讓建商、炒房客釋出空屋,增加房市供給量,使房市熱度降溫、房價回到合理範圍,房價所得比能從15倍降至10倍。  對此,雖與我們之前主張調整稅基、調降自用住宅稅率做法有所差異,但都是藉提高非自用住宅持有成本,減少投機人士炒屋或囤房地誘因,增加房屋供給,發揮打房效果。但此條例仍有許多問題仍待解決。首先,本條例對「自住房屋」之定義不明。目前非自用住宅要變更成自用住宅並不困難,只要將配偶、父母或成年子女的戶籍遷入就能變更,政府亦不可能查核是否為所有人或其家人之實際居所,因此除非名下房屋多達四、五間以上才有可能被認定為非自用住宅,政策效果有限。  其次,對民眾持有屋數缺乏全國總歸戶觀念。依全國總歸戶概念計算全國有66萬人擁有3戶以上房產,然房屋稅屬地方稅,扣除掉擁有「跨縣市」房產者,受影響人數並不多。將使非自住房屋採累進差別稅率無法落實。  2年內讓北市房價降3成!然以鄰近的南韓處理高房經驗來看,要達到此目標政府要努力的地方還很多。南韓房價自2000年開始飆漲, 2003年韓國政府雙管齊下,一方面提高資本利得稅,最高達60%;另一方面,「廣建百萬戶平價住宅」的租屋政策,政策卻只達到穩定效果,讓房價不致失控。  直至2005年韓國政府從健全稅制著手,將原先土地與房屋分開課稅的持有稅,更名為「綜合不動產稅」合併課徵,並對高價的土地及房屋「額外」課徵1%至3%不等的累進稅率。為讓房價能順利下跌,2007年南韓政府更進一步採取房地產交易所得稅的「實價課稅」,並對「一戶多屋」課徵重稅,減少不動產投機行為。一連串的政策,韓國房地產方能進入修正循環。 如今我們企圖只依靠提高非自住房屋稅率,平均每戶一年多繳4000元,這樣的政策要讓房價下修三成,房價所得比降到10倍以下,幾乎是緣木求魚,況且房價短時間若跌三成,金融業是否會產生系統性危機皆未事先評估。2008年美國次貸風暴主因就是房價重挫,銀行催繳貸款餘額,次級貸款的借款人卻繳不出錢,引發金融業倒閉潮!  我們認同政府打囤屋平抑房價政策,但是不應譁眾取寵,大作其秀,做法與配套都須謹慎一點,避免重蹈證所稅覆轍。基於國外經驗與產官學界的看法,我們提出幾點建議做為未來房地產政策的參考。  一是加強交易資訊透明化並作為財產評價依據。目前實價登錄制度已經上路,不動產的資訊揭露有了基本制度,國內也有不動產估價鑑價制度,政府可以此為基礎,敦促地方政府及稅捐稽徵單位儘快針對與現實脫鉤的土地公告現值、公告地價、房屋評定現值進行檢討,拉近與實價的落差,從而使不動產繳納合理的稅負。  二是房產全國總歸戶。現行房屋稅屬地方稅,各縣市分開計算,建議由中央直接修法調整非自住房屋稅率,進行全國總歸戶,防堵跨縣市囤房,才能讓政策美意落實。  三是推動「房地合���」實價課稅。在房地分離課稅的情況下,不但公告現值與市價落差甚大,亦造成土增稅稅負偏低的問題。實務面上,建設公司更常利用房地分離課稅,以提高土地售價、壓低房屋售價,並提高建屋成本費用的方式,操縱房地價格比例,達到規避房屋交易所得稅的目的。若要徹底解決,惟有配合實價登錄制度,推動房地合一課稅,將房屋與土地總價按實價合併課徵所得稅,以擴大稅基。  四是縮小打擊面,減輕或不增加自用住宅負擔。不動產開始實價課稅,可能會讓房價認定的提高而導致房產稅負加重。建議調降自用住宅稅率,讓真正自用住宅,不超過目前繳交的稅賦為原則,非自用的則以實價及標準稅率課徵,才能有效地提高投資客非自用住宅的持有成本及炒作障礙,甚至房越多,再累進。  總而言之,為杜絕房地產畸形發展,防堵內外資炒作,房地產這種不會跑,民怨很大的稅改,不能等,高房價使大企業家都努力在土地獲利、忽略生產,若不導正,台灣經濟前途憂慮。但若無好政策與作法,不僅「房價兩年內跌三成」難以達成,貿然執行可能造成銀行倒閉、金融風暴再起的風險。建議政府應該從房地產稅賦合理化,及導正遊戲規則的角度,徹底從持有與交易稅制革新,配合貸款利率、貸款成數、合宜住宅與社會住宅政策,讓房市慢慢降溫、高房價軟著陸。  未來國人能否安居、年輕人買得起房子,考驗著政府的智慧,也端看政府的決心及作法。 【中央網路報】
文章標籤

黃旭斌捐某笑識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購屋入門必看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__根據營建署公佈2013年第四季的房價負擔能力指標調查結果,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已來到15.01倍,房價所得比超越香港,全球第一;即使搬至與北市一河之隔的新北市,房價所得比也高達12.67倍,位居全球第三,台灣民眾購屋壓力相當沈重。房價所得比係以房屋總價除以家庭年所得算出的倍數,依世界銀行定義,一般標準的房價所得比應低於5倍,美國更認為房價所得比若超過5倍為「極度負擔不起」。難怪高房價問題已成為台灣社會民怨之首。  為解決此一難題,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於拜會財政部長張盛和,喊出「2年內讓房價減3成」;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亦火速配合修法,初審通過《房屋稅條例》修正草案,新增「囤房條款」,藉提高非自住房屋稅率,讓建商、炒房客釋出空屋,增加房市供給量,使房市熱度降溫、房價回到合理範圍,房價所得比能從15倍降至10倍。  對此,雖與我們之前主張調整稅基、調降自用住宅稅率做法有所差異,但都是藉提高非自用住宅持有成本,減少投機人士炒屋或囤房地誘因,增加房屋供給,發揮打房效果。但此條例仍有許多問題仍待解決。首先,本條例對「自住房屋」之定義不明。目前非自用住宅要變更成自用住宅並不困難,只要將配偶、父母或成年子女的戶籍遷入就能變更,政府亦不可能查核是否為所有人或其家人之實際居所,因此除非名下房屋多達四、五間以上才有可能被認定為非自用住宅,政策效果有限。  其次,對民眾持有屋數缺乏全國總歸戶觀念。依全國總歸戶概念計算全國有66萬人擁有3戶以上房產,然房屋稅屬地方稅,扣除掉擁有「跨縣市」房產者,受影響人數並不多。將使非自住房屋採累進差別稅率無法落實。  2年內讓北市房價降3成!然以鄰近的南韓處理高房經驗來看,要達到此目標政府要努力的地方還很多。南韓房價自2000年開始飆漲, 2003年韓國政府雙管齊下,一方面提高資本利得稅,最高達60%;另一方面,「廣建百萬戶平價住宅」的租屋政策,政策卻只達到穩定效果,讓房價不致失控。  直至2005年韓國政府從健全稅制著手,將原先土地與房屋分開課稅的持有稅,更名為「綜合不動產稅」合併課徵,並對高價的土地及房屋「額外」課徵1%至3%不等的累進稅率。為讓房價能順利下跌,2007年南韓政府更進一步採取房地產交易所得稅的「實價課稅」,並對「一戶多屋」課徵重稅,減少不動產投機行為。一連串的政策,韓國房地產方能進入修正循環。 如今我們企圖只依靠提高非自住房屋稅率,平均每戶一年多繳4000元,這樣的政策要讓房價下修三成,房價所得比降到10倍以下,幾乎是緣木求魚,況且房價短時間若跌三成,金融業是否會產生系統性危機皆未事先評估。2008年美國次貸風暴主因就是房價重挫,銀行催繳貸款餘額,次級貸款的借款人卻繳不出錢,引發金融業倒閉潮!  我們認同政府打囤屋平抑房價政策,但是不應譁眾取寵,大作其秀,做法與配套都須謹慎一點,避免重蹈證所稅覆轍。基於國外經驗與產官學界的看法,我們提出幾點建議做為未來房地產政策的參考。  一是加強交易資訊透明化並作為財產評價依據。目前實價登錄制度已經上路,不動產的資訊揭露有了基本制度,國內也有不動產估價鑑價制度,政府可以此為基礎,敦促地方政府及稅捐稽徵單位儘快針對與現實脫鉤的土地公告現值、公告地價、房屋評定現值進行檢討,拉近與實價的落差,從而使不動產繳納合理的稅負。  二是房產全國總歸戶。現行房屋稅屬地方稅,各縣市分開計算,建議由中央直接修法調整非自住房屋稅率,進行全國總歸戶,防堵跨縣市囤房,才能讓政策美意落實。  三是推動「房地合一」實價課稅。在房地分離課稅的情況下,不但公告現值與市價落差甚大,亦造成土增稅稅負偏低的問題。實務面上,建設公司更常利用房地分離課稅,以提高土地售價、壓低房屋售價,並提高建屋成本費用的方式,操縱房地價格比例,達到規避房屋交易所得稅的目的。若要徹底解決,惟有配合實價登錄制度,推動房地合一課稅,將房屋與土地總價按實價合併課徵所得稅,以擴大稅基。  四是縮小打擊面,減輕或不增加自用住宅負擔。不動產開始實價課稅,可能會讓房價認定的提高而導致房產稅負加重。建議調降自用住宅稅率,讓真正自用住宅,不超過目前繳交的稅賦為原則,非自用的則以實價及標準稅率課徵,才能有效地提高投資客非自用住宅的持有成本及炒作障礙,甚至房越多,再累進。  總而言之,為杜絕房地產畸形發展,防堵內外資炒作,房地產這種不會跑,民怨很大的稅改,不能等,高房價使大企業家都努力在土地獲利、忽略生產,若不導正,台灣經濟前途憂慮。但若無好政策與作法,不僅「房價兩年內跌三成」難以達成,貿然執行可能造成銀行倒閉、金融風暴再起的風險。建議政府應該從房地產稅賦合理化,及導正遊戲規則的角度,徹底從持有與交易稅制革新,配合貸款利率、貸款成數、合宜住宅與社會住宅政策,讓房市慢慢降溫、高房價軟著陸。  未來國人能否安居、年輕人買得起房子,考驗著政府的智慧,也端看政府的決心及作法。 【中央網路報】
文章標籤

黃旭斌捐某笑識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購屋入門必看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__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根據營建署公佈2013年第四季的房價負擔能力指標調查結果,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已來到15.01倍,房價所得比超越香港,全球第一;即使搬至與北市一河之隔的新北市,房價所得比也高達12.67倍,位居全球第三,台灣民眾購屋壓力相當沈重。房價所得比係以房屋總價除以家庭年所得算出的倍數,依世界銀行定義,一般標準的房價所得比應低於5倍,美國更認為房價所得比若超過5倍為「極度負擔不起」。難怪高房價問題已成為台灣社會民怨之首。  為解決此一難題,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於拜會財政部長張盛和,喊出「2年內讓房價減3成」;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亦火速配合修法,初審通過《房屋稅條例》修正草案,新增「囤房條款」,藉提高非自住房屋稅率,讓建商、炒房客釋出空屋,增加房市供給量,使房市熱度降溫、房價回到合理範圍,房價所得比能從15倍降至10倍。  對此,雖與我們之前主張調整稅基、調降自用住宅稅率做法有所差異,但都是藉提高非自用住宅持有成本,減少投機人士炒屋或囤房地誘因,增加房屋供給,發揮打房效果。但此條例仍有許多問題仍待解決。首先,本條例對「自住房屋」之定義不明。目前非自用住宅要變更成自用住宅並不困難,只要將配偶、父母或成年子女的戶籍遷入就能變更,政府亦不可能查核是否為所有人或其家人之實際居所,因此除非名下房屋多達四、五間以上才有可能被認定為非自用住宅,政策效果有限。  其次,對民眾持有屋數缺乏全國總歸戶觀念。依全國總歸戶概念計算全國有66萬人擁有3戶以上房產,然房屋稅屬地方稅,扣除掉擁有「跨縣市」房產者,受影響人數並不多。將使非自住房屋採累進差別稅率無法落實。  2年內讓北市房價降3成!然以鄰近的南韓處理高房經驗來看,要達到此目標政府要努力的地方還很多。南韓房價自2000年開始飆漲, 2003年韓國政府雙管齊下,一方面提高資本利得稅,最高達60%;另一方面,「廣建百萬戶平價住宅」的租屋政策,政策卻只達到穩定效果,讓房價不致失控。  直至2005年韓國政府從健全稅制著手,將原先土地與房屋分開課稅的持有稅,更名為「綜合不動產稅」合併課徵,並對高價的土地及房屋「額外」課徵1%至3%不等的累進稅率。為讓房價能順利下跌,2007年南韓政府更進一步採取房地產交易所得稅的「實價課稅」,並對「一戶多屋」課徵重稅,減少不動產投機行為。一連串的政策,韓國房地產方能進入修正循環。 如今我們企圖只依靠提高非自住房屋稅率,平均每戶一年多繳4000元,這樣的政策要讓房價下修三成,房價所得比降到10倍以下,幾乎是緣木求魚,況且房價短時間若跌三成,金融業是否會產生系統性危機皆未事先評估。2008年美國次貸風暴主因就是房價重挫,銀行催繳貸款餘額,次級貸款的借款人卻繳不出錢,引發金融業倒閉潮!  我們認同政府打囤屋平抑房價政策,但是不應譁眾取寵,大作其秀,做法與配套都須謹慎一點,避免重蹈證所稅覆轍。基於國外經驗與產官學界的看法,我們提出幾點建議做為未來房地產政策的參考。  一是加強交易資訊透明化並作為財產評價依據。目前實價登錄制度已經上路,不動產的資訊揭露有了基本制度,國內也有不動產估價鑑價制度,政府可以此為基礎,敦促地方政府及稅捐稽徵單位儘快針對與現實脫鉤的土地公告現值、公告地價、房屋評定現值進行檢討,拉近與實價的落差,從而使不動產繳納合理的稅負。  二是房產全國總歸戶。現行房屋稅屬地方稅,各縣市分開計算,建議由中央直接修法調整非自住房屋稅率,進行全國總歸戶,防堵跨縣市囤房,才能讓政策美意落實。  三是推動「房地合���」實價課稅。在房地分離課稅的情況下,不但公告現值與市價落差甚大,亦造成土增稅稅負偏低的問題。實務面上,建設公司更常利用房地分離課稅,以提高土地售價、壓低房屋售價,並提高建屋成本費用的方式,操縱房地價格比例,達到規避房屋交易所得稅的目的。若要徹底解決,惟有配合實價登錄制度,推動房地合一課稅,將房屋與土地總價按實價合併課徵所得稅,以擴大稅基。  四是縮小打擊面,減輕或不增加自用住宅負擔。不動產開始實價課稅,可能會讓房價認定的提高而導致房產稅負加重。建議調降自用住宅稅率,讓真正自用住宅,不超過目前繳交的稅賦為原則,非自用的則以實價及標準稅率課徵,才能有效地提高投資客非自用住宅的持有成本及炒作障礙,甚至房越多,再累進。  總而言之,為杜絕房地產畸形發展,防堵內外資炒作,房地產這種不會跑,民怨很大的稅改,不能等,高房價使大企業家都努力在土地獲利、忽略生產,若不導正,台灣經濟前途憂慮。但若無好政策與作法,不僅「房價兩年內跌三成」難以達成,貿然執行可能造成銀行倒閉、金融風暴再起的風險。建議政府應該從房地產稅賦合理化,及導正遊戲規則的角度,徹底從持有與交易稅制革新,配合貸款利率、貸款成數、合宜住宅與社會住宅政策,讓房市慢慢降溫、高房價軟著陸。  未來國人能否安居、年輕人買得起房子,考驗著政府的智慧,也端看政府的決心及作法。 【中央網路報】
文章標籤

黃旭斌捐某笑識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購屋入門必看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__根據營建署公佈2013年第四季的房價負擔能力指標調查結果,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已來到15.01倍,房價所得比超越香港,全球第一;即使搬至與北市一河之隔的新北市,房價所得比也高達12.67倍,位居全球第三,台灣民眾購屋壓力相當沈重。房價所得比係以房屋總價除以家庭年所得算出的倍數,依世界銀行定義,一般標準的房價所得比應低於5倍,美國更認為房價所得比若超過5倍為「極度負擔不起」。難怪高房價問題已成為台灣社會民怨之首。  為解決此一難題,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於拜會財政部長張盛和,喊出「2年內讓房價減3成」;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亦火速配合修法,初審通過《房屋稅條例》修正草案,新增「囤房條款」,藉提高非自住房屋稅率,讓建商、炒房客釋出空屋,增加房市供給量,使房市熱度降溫、房價回到合理範圍,房價所得比能從15倍降至10倍。  對此,雖與我們之前主張調整稅基、調降自用住宅稅率做法有所差異,但都是藉提高非自用住宅持有成本,減少投機人士炒屋或囤房地誘因,增加房屋供給,發揮打房效果。但此條例仍有許多問題仍待解決。首先,本條例對「自住房屋」之定義不明。目前非自用住宅要變更成自用住宅並不困難,只要將配偶、父母或成年子女的戶籍遷入就能變更,政府亦不可能查核是否為所有人或其家人之實際居所,因此除非名下房屋多達四、五間以上才有可能被認定為非自用住宅,政策效果有限。  其次,對民眾持有屋數缺乏全國總歸戶觀念。依全國總歸戶概念計算全國有66萬人擁有3戶以上房產,然房屋稅屬地方稅,扣除掉擁有「跨縣市」房產者,受影響人數並不多。將使非自住房屋採累進差別稅率無法落實。  2年內讓北市房價降3成!然以鄰近的南韓處理高房經驗來看,要達到此目標政府要努力的地方還很多。南韓房價自2000年開始飆漲, 2003年韓國政府雙管齊下,一方面提高資本利得稅,最高達60%;另一方面,「廣建百萬戶平價住宅」的租屋政策,政策卻只達到穩定效果,讓房價不致失控。  直至2005年韓國政府從健全稅制著手,將原先土地與房屋分開課稅的持有稅,更名為「綜合不動產稅」合併課徵,並對高價的土地及房屋「額外」課徵1%至3%不等的累進稅率。為讓房價能順利下跌,2007年南韓政府更進一步採取房地產交易所得稅的「實價課稅」,並對「一戶多屋」課徵重稅,減少不動產投機行為。一連串的政策,韓國房地產方能進入修正循環。 如今我們企圖只依靠提高非自住房屋稅率,平均每戶一年多繳4000元,這樣的政策要讓房價下修三成,房價所得比降到10倍以下,幾乎是緣木求魚,況且房價短時間若跌三成,金融業是否會產生系統性危機皆未事先評估。2008年美國次貸風暴主因就是房價重挫,銀行催繳貸款餘額,次級貸款的借款人卻繳不出錢,引發金融業倒閉潮!  我們認同政府打囤屋平抑房價政策,但是不應譁眾取寵,大作其秀,做法與配套都須謹慎一點,避免重蹈證所稅覆轍。基於國外經驗與產官學界的看法,我們提出幾點建議做為未來房地產政策的參考。  一是加強交易資訊透明化並作為財產評價依據。目前實價登錄制度已經上路,不動產的資訊揭露有了基本制度,國內也有不動產估價鑑價制度,政府可以此為基礎,敦促地方政府及稅捐稽徵單位儘快針對與現實脫鉤的土地公告現值、公告地價、房屋評定現值進行檢討,拉近與實價的落差,從而使不動產繳納合理的稅負。  二是房產全國總歸戶。現行房屋稅屬地方稅,各���市分開計算,建議由中央直接修法調整非自住房屋稅率,進行全國總歸戶,防堵跨縣市囤房,才能讓政策美意落實。  三是推動「房地合一」實價課稅。在房地分離課稅的情況下,不但公告現值與市價落差甚大,亦造成土增稅稅負偏低的問題。實務面上,建設公司更常利用房地分離課稅,以提高土地售價、壓低房屋售價,並提高建屋成本費用的方式,操縱房地價格比例,達到規避房屋交易所得稅的目的。若要徹底解決,惟有配合實價登錄制度,推動房地合一課稅,將房屋與土地總價按實價合併課徵所得稅,以擴大稅基。  四是縮小打擊面,減輕或不增加自用住宅負擔。不動產開始實價課稅,可能會讓房價認定的提高而導致房產稅負加重。建議調降自用住宅稅率,讓真正自用住宅,不超過目前繳交的稅賦為原則,非自用的則以實價及標準稅率課徵,才能有效地提高投資客非自用住宅的持有成本及炒作障礙,甚至房越多,再累進。  總而言之,為杜絕房地產畸形發展,防堵內外資炒作,房地產這種不會跑,民怨很大的稅改,不能等,高房價使大企業家都努力在土地獲利、忽略生產,若不導正,台灣經濟前途憂慮。但若無好政策與作法,不僅「房價兩年內跌三成」難以達成,貿然執行可能造成銀行倒閉、金融風暴再起的風險。建議政府應該從房地產稅賦合理化,及導正遊戲規則的角度,徹底從持有與交易稅制革新,配合貸款利率、貸款成數、合宜住宅與社會住宅政策,讓房市慢慢降溫、高房價軟著陸。  未來國人能否安居、年輕人買得起房子,考驗著政府的智慧,也端看政府的決心及作法。 【中央網路報】
文章標籤

黃旭斌捐某笑識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購屋入門必看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__525全民配屋網, 525全民配屋網買屋, 525全民配屋網房屋貸款, 525全民配屋網首次購屋根據營建署公佈2013年第四季的房價負擔能力指標調查結果,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已來到15.01倍,房價所得比超越香港,全球第一;即使搬至與北市一河之隔的新北市,房價所得比也高達12.67倍,位居全球第三,台灣民眾購屋壓力相當沈重。房價所得比係以房屋總價除以家庭年所得算出的倍數,依世界銀行定義,一般標準的房價所得比應低於5倍,美國更認為房價所得比若超過5倍為「極度負擔不起」。難怪高房價問題已成為台灣社會民怨之首。  為解決此一難題,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於拜會財政部長張盛和,喊出「2年內讓房價減3成」;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亦火速配合修法,初審通過《房屋稅條例》修正草案,新增「囤房條款」,藉提高非自住房屋稅率,讓建商、炒房客釋出空屋,增加房市供給量,使房市熱度降溫、房價回到合理範圍,房價所得比能從15倍降至10倍。  對此,雖與我們之前主張調整稅基、調降自用住宅稅率做法有所差異,但都是藉提高非自用住宅持有成本,減少投機人士炒屋或囤房地誘因,增加房屋供給,發揮打房效果。但此條例仍有許多問題仍待解決。首先,本條例對「自住房屋」之定義不明。目前非自用住宅要變更成自用住宅並不困難,只要將配偶、父母或成年子女的戶籍遷入就能變更,政府亦不可能查核是否為所有人或其家人之實際居所,因此除非名下房屋多達四、五間以上才有可能被認定為非自用住宅,政策效果有限。  其次,對民眾持有屋數缺乏全國總歸戶觀念。依全國總歸戶概念計算全國有66萬人擁有3戶以上房產,然房屋稅屬地方稅,扣除掉擁有「跨縣市」房產者,受影響人數並不多。將使非自住房屋採累進差別稅率無法落實。  2年內讓北市房價降3成!然以鄰近的南韓處理高房經驗來看,要達到此目標政府要努力的地方還很多。南韓房價自2000年開始飆漲, 2003年韓國政府雙管齊下,一方面提高資本利得稅,最高達60%;另一方面,「廣建百萬戶平價住宅」的租屋政策,政策卻只達到穩定效果,讓房價不致失控。  直至2005年韓國政府從健全稅制著手,將原先土地與房屋分開課稅的持有稅,更名為「綜合不動產稅」合併課徵,並對高價的土地及房屋「額外」課徵1%至3%不等的累進稅率。為讓房價能順利下跌,2007年南韓政府更進一步採取房地產交易所得稅的「實價課稅」,並對「一戶多屋」課徵重稅,減少不動產投機行為。一連串的政策,韓國房地產方能進入修正循環。 如今我們企圖只依靠提高非自住房屋稅率,平均每戶一年多繳4000元,這樣的政策要讓房價下修三成,房價所得比降到10倍以下,幾乎是緣木求魚,況且房價短時間若跌三成,金融業是否會產生系統性危機皆未事先評估。2008年美國次貸風暴主因就是房價重挫,銀行催繳貸款餘額,次級貸款的借款人卻繳不出錢,引發金融業倒閉潮!  我們認同政府打囤屋平抑房價政策,但是不應譁眾取寵,大作其秀,做法與配套都須謹慎一點,避免重蹈證所稅覆轍。基於國外經驗與產官學界的看法,我們提出幾點建議做為未來房地產政策的參考。  一是加強交易資訊透明化並作為財產評價依據。目前實價登錄制度已經上路,不動產的資訊揭露有了基本制度,國內也有不動產估價鑑價制度,政府可以此為基礎,敦促地方政府及稅捐稽徵單位儘快針對與現實脫鉤的土地公告現值、公告地價、房屋評定現值進行檢討,拉近與實價的落差,從而使不動產繳納合理的稅負。  二是房產全國總歸戶。現行房屋稅屬地方稅,各縣市分開計算,建議由中央直接修法調整非自住房屋稅率,進行全國總歸戶,防堵跨縣市囤房,才能讓政策美意落實。  三是推動「房地合���」實價課稅。在房地分離課稅的情況下,不但公告現值與市價落差甚大,亦造成土增稅稅負偏低的問題。實務面上,建設公司更常利用房地分離課稅,以提高土地售價、壓低房屋售價,並提高建屋成本費用的方式,操縱房地價格比例,達到規避房屋交易所得稅的目的。若要徹底解決,惟有配合實價登錄制度,推動房地合一課稅,將房屋與土地總價按實價合併課徵所得稅,以擴大稅基。  四是縮小打擊面,減輕或不增加自用住宅負擔。不動產開始實價課稅,可能會讓房價認定的提高而導致房產稅負加重。建議調降自用住宅稅率,讓真正自用住宅,不超過目前繳交的稅賦為原則,非自用的則以實價及標準稅率課徵,才能有效地提高投資客非自用住宅的持有成本及炒作障礙,甚至房越多,再累進。  總而言之,為杜絕房地產畸形發展,防堵內外資炒作,房地產這種不會跑,民怨很大的稅改,不能等,高房價使大企業家都努力在土地獲利、忽略生產,若不導正,台灣經濟前途憂慮。但若無好政策與作法,不僅「房價兩年內跌三成」難以達成,貿然執行可能造成銀行倒閉、金融風暴再起的風險。建議政府應該從房地產稅賦合理化,及導正遊戲規則的角度,徹底從持有與交易稅制革新,配合貸款利率、貸款成數、合宜住宅與社會住宅政策,讓房市慢慢降溫、高房價軟著陸。  未來國人能否安居、年輕人買得起房子,考驗著政府的智慧,也端看政府的決心及作法。 【中央網路報】
文章標籤

黃旭斌捐某笑識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購屋入門必看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__根據營建署公佈2013年第四季的房價負擔能力指標調查結果,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已來到15.01倍,房價所得比超越香港,全球第一;即使搬至與北市一河之隔的新北市,房價所得比也高達12.67倍,位居全球第三,台灣民眾購屋壓力相當沈重。房價所得比係以房屋總價除以家庭年所得算出的倍數,依世界銀行定義,一般標準的房價所得比應低於5倍,美國更認為房價所得比若超過5倍為「極度負擔不起」。難怪高房價問題已成為台灣社會民怨之首。  為解決此一難題,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於拜會財政部長張盛和,喊出「2年內讓房價減3成」;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亦火速配合修法,初審通過《房屋稅條例》修正草案,新增「囤房條款」,藉提高非自住房屋稅率,讓建商、炒房客釋出空屋,增加房市供給量,使房市熱度降溫、房價回到合理範圍,房價所得比能從15倍降至10倍。  對此,雖與我們之前主張調整稅基、調降自用住宅稅率做法有所差異,但都是藉提高非自用住宅持有成本,減少投機人士炒屋或囤房地誘因,增加房屋供給,發揮打房效果。但此條例仍有許多問題仍待解決。首先,本條例對「自住房屋」之定義不明。目前非自用住宅要變更成自用住宅並不困難,只要將配偶、父母或成年子女的戶籍遷入就能變更,政府亦不可能查核是否為所有人或其家人之實際居所,因此除非名下房屋多達四、五間以上才有可能被認定為非自用住宅,政策效果有限。  其次,對民眾持有屋數缺乏全國總歸戶觀念。依全國總歸戶概念計算全國有66萬人擁有3戶以上房產,然房屋稅屬地方稅,扣除掉擁有「跨縣市」房產者,受影響人數並不多。將使非自住房屋採累進差別稅率無法落實。  2年內讓北市房價降3成!然以鄰近的南韓處理高房經驗來看,要達到此目標政府要努力的地方還很多。南韓房價自2000年開始飆漲, 2003年韓國政府雙管齊下,一方面提高資本利得稅,最高達60%;另一方面,「廣建百萬戶平價住宅」的租屋政策,政策卻只達到穩定效果,讓房價不致失控。  直至2005年韓國政府從健全稅制著手,將原先土地與房屋分開課稅的持有稅,更名為「綜合不動產稅」合併課徵,並對高價的土地及房屋「額外」課徵1%至3%不等的累進稅率。為讓房價能順利下跌,2007年南韓政府更進一步採取房地產交易所得稅的「實價課稅」,並對「一戶多屋」課徵重稅,減少不動產投機行為。一連串的政策,韓國房地產方能進入修正循環。 如今我們企圖只依靠提高非自住房屋稅率,平均每戶一年多繳4000元,這樣的政策要讓房價下修三成,房價所得比降到10倍以下,幾乎是緣木求魚,況且房價短時間若跌三成,金融業是否會產生系統性危機皆未事先評估。2008年美國次貸風暴主因就是房價重挫,銀行催繳貸款餘額,次級貸款的借款人卻繳不出錢,引發金融業倒閉潮!  我們認同政府打囤屋平抑房價政策,但是不應譁眾取寵,大作其秀,做法與配套都須謹慎一點,避免重蹈證所稅覆轍。基於國外經驗與產官學界的看法,我們提出幾點建議做為未來房地產政策的參考。  一是加強交易資訊透明化並作為財產評價依據。目前實價登錄制度已經上路,不動產的資訊揭露有了基本制度,國內也有不動產估價鑑價制度,政府可以此為基礎,敦促地方政府及稅捐稽徵單位儘快針對與現實脫鉤的土地公告現值、公告地價、房屋評定現值進行檢討,拉近與實價的落差,從而使不動產繳納合理的稅負。  二是房產全國總歸戶。現行房屋稅屬地方稅,各縣市分開計算,建議由中央��接修法調整非自住房屋稅率,進行全國總歸戶,防堵跨縣市囤房,才能讓政策美意落實。  三是推動「房地合一」實價課稅。在房地分離課稅的情況下,不但公告現值與市價落差甚大,亦造成土增稅稅負偏低的問題。實務面上,建設公司更常利用房地分離課稅,以提高土地售價、壓低房屋售價,並提高建屋成本費用的方式,操縱房地價格比例,達到規避房屋交易所得稅的目的。若要徹底解決,惟有配合實價登錄制度,推動房地合一課稅,將房屋與土地總價按實價合併課徵所得稅,以擴大稅基。  四是縮小打擊面,減輕或不增加自用住宅負擔。不動產開始實價課稅,可能會讓房價認定的提高而導致房產稅負加重。建議調降自用住宅稅率,讓真正自用住宅,不超過目前繳交的稅賦為原則,非自用的則以實價及標準稅率課徵,才能有效地提高投資客非自用住宅的持有成本及炒作障礙,甚至房越多,再累進。  總而言之,為杜絕房地產畸形發展,防堵內外資炒作,房地產這種不會跑,民怨很大的稅改,不能等,高房價使大企業家都努力在土地獲利、忽略生產,若不導正,台灣經濟前途憂慮。但若無好政策與作法,不僅「房價兩年內跌三成」難以達成,貿然執行可能造成銀行倒閉、金融風暴再起的風險。建議政府應該從房地產稅賦合理化,及導正遊戲規則的角度,徹底從持有與交易稅制革新,配合貸款利率、貸款成數、合宜住宅與社會住宅政策,讓房市慢慢降溫、高房價軟著陸。  未來國人能否安居、年輕人買得起房子,考驗著政府的智慧,也端看政府的決心及作法。 【中央網路報】
文章標籤

黃旭斌捐某笑識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購屋入門必看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__(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28日電)最近在日本東京開設第一家分店的台灣房屋表示,今年首季東京房價仍續漲6%,由於租金投報率約4%到5%,單身租屋需求強,最適合台灣置產客在東京核心區購置7坪到15坪房屋供出租。

台灣房屋引用日本不動產研究所近期公佈的��料顯示,以東京為首的日本6大都會區2014年第1季最高價格區間住宅地價漲達6.04%,且自2012年第3季以來連續4次調查結果皆上漲,上漲幅度逐次提高。

文章標籤

黃旭斌捐某笑識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購屋入門必看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__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__根據營建署公佈2013年第四季的房價負擔能力指標調查結果,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已來到15.01倍,房價所得比超越香港,全球第一;即使搬至與北市一河之隔的新北市,房價所得比也高達12.67倍,位居全球第三,台灣民眾購屋壓力相當沈重。房價所得比係以房屋總價除以家庭年所得算出的倍數,依世界銀行定義,一般標準的房價所得比應低於5倍,美國更認為房價所得比若超過5倍為「極度負擔不起」。難怪高房價問題已成為台灣社會民怨之首。  為解決此一難題,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於拜會財政部長張盛和,喊出「2年內讓房價減3成」;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亦火速配合修法,初審通過《房屋稅條例》修正草案,新增「囤房條款」,藉提高非自住房屋稅率,讓建商、炒房客釋出空屋,增加房市供給量,使房市熱度降溫、房價回到合理範圍,房價所得比能從15倍降至10倍。  對此,雖與我們之前主張調整稅基、調降自用住宅稅率做法有所差異,但都是藉提高非自用住宅持有成本,減少投機人士炒屋或囤房地誘因,增加房屋供給,發揮打房效果。但此條例仍有許多問題仍待解決。首先,本條例對「自住房屋」之定義不明。目前非自用住宅要變更成自用住宅並不困難,只要將配偶、父母或成年子女的戶籍遷入就能變更,政府亦不可能查核是否為所有人或其家人之實際居所,因此除非名下房屋多達四、五間以上才有可能被認定為非自用住宅,政策效果有限。  其次,對民眾持有屋數缺乏全國總歸戶觀念。依全國總歸戶概念計算全國有66萬人擁有3戶以上房產,然房屋稅屬地方稅,扣除掉擁有「跨縣市」房產者,受影響人數並不多。將使非自住房屋採累進差別稅率無法落實。  2年內讓北市房價降3成!然以鄰近的南韓處理高房經驗來看,要達到此目標政府要努力的地方還很多。南韓房價自2000年開始飆漲, 2003年韓國政府雙管齊下,一方面提高資本利得稅,最高達60%;另一方面,「廣建百萬戶平價住宅」的租屋政策,政策卻只達到穩定效果,讓房價不致失控。  直至2005年韓國政府從健全稅制著手,將原先土地與房屋分開課稅的持有稅,更名為「綜合不動產稅」合併課徵,並對高價的土地及房屋「額外」課徵1%至3%不等的累進稅率。為讓房價能順利下跌,2007年南韓政府更進一步採取房地產交易所得稅的「實價課稅」,並對「一戶多屋」課徵重稅,減少不動產投機行為。一連串的政策,韓國房地產方能進入修正循環。 如今我們企圖只依靠提高非自住房屋稅率,平均每戶一年多繳4000元,這樣的政策要讓房價下修三成,房價所得比降到10倍以下,幾乎是緣木求魚,況且房價短時間若跌三成,金融業是否會產生系統性危機皆未事先評估。2008年美國次貸風暴主因就是房價重挫,銀行催繳貸款餘額,次級貸款的借款人卻繳不出錢,引發金融業倒閉潮!  我們認同政府打囤屋平抑房價政策,但是不應譁眾取寵,大作其秀,做法與配套都須謹慎一點,避免重蹈證所稅覆轍。基於國外經驗與產官學界的看法,我們提出幾點建議做為未來房地產政策的參考。  一是加強交易資訊透明化並作為財產評價依據。目前實價登錄制度已經上路,不動產的資訊揭露有了基本制度,國內也有不動產估價鑑價制度,政府可以此為基礎,敦促地方政府及稅捐稽徵單位儘快針對與現實脫鉤的土地公告現值、公告地價、房屋評定現值進行檢討,拉近與實價的落差,從而使不動產繳納合理的稅負。  二是房產全國總歸戶。現行房屋稅屬地方稅,各縣市分開計算,建議由中央直接修法調整非自住房屋稅率,進行全國總歸戶,防堵跨縣市囤房,才能讓政策美意落實。  三是推動「房地合���」實價課稅。在房地分離課稅的情況下,不但公告現值與市價落差甚大,亦造成土增稅稅負偏低的問題。實務面上,建設公司更常利用房地分離課稅,以提高土地售價、壓低房屋售價,並提高建屋成本費用的方式,操縱房地價格比例,達到規避房屋交易所得稅的目的。若要徹底解決,惟有配合實價登錄制度,推動房地合一課稅,將房屋與土地總價按實價合併課徵所得稅,以擴大稅基。  四是縮小打擊面,減輕或不增加自用住宅負擔。不動產開始實價課稅,可能會讓房價認定的提高而導致房產稅負加重。建議調降自用住宅稅率,讓真正自用住宅,不超過目前繳交的稅賦為原則,非自用的則以實價及標準稅率課徵,才能有效地提高投資客非自用住宅的持有成本及炒作障礙,甚至房越多,再累進。  總而言之,為杜絕房地產畸形發展,防堵內外資炒作,房地產這種不會跑,民怨很大的稅改,不能等,高房價使大企業家都努力在土地獲利、忽略生產,若不導正,台灣經濟前途憂慮。但若無好政策與作法,不僅「房價兩年內跌三成」難以達成,貿然執行可能造成銀行倒閉、金融風暴再起的風險。建議政府應該從房地產稅賦合理化,及導正遊戲規則的角度,徹底從持有與交易稅制革新,配合貸款利率、貸款成數、合宜住宅與社會住宅政策,讓房市慢慢降溫、高房價軟著陸。  未來國人能否安居、年輕人買得起房子,考驗著政府的智慧,也端看政府的決心及作法。 【中央網路報】
文章標籤

黃旭斌捐某笑識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購屋入門必看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__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__根據營建署公佈2013年第四季的房價負擔能力指標調查結果,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已來到15.01倍,房價所得比超越香港,全球第一;即使搬至與北市一河之隔的新北市,房價所得比也高達12.67倍,位居全球第三,台灣民眾購屋壓力相當沈重。房價所得比係以房屋總價除以家庭年所得算出的倍數,依世界銀行定義,一般標準的房價所得比應低於5倍,美國更認為房價所得比若超過5倍為「極度負擔不起」。難怪高房價問題已成為台灣社會民怨之首。  為解決此一難題,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於拜會財政部長張盛和,喊出「2年內讓房價減3成」;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亦火速配合修法,初審通過《房屋稅條例》修正草案,新增「囤房條款」,藉提高非自住房屋稅率,讓建商、炒房客釋出空屋,增加房市供給量,使房市熱度降溫、房價回到合理範圍,房價所得比能從15倍降至10倍。  對此,雖與我們之前主張調整稅基、調降自用住宅稅率做法有所差異,但都是藉提高非自用住宅持有成本,減少投機人士炒屋或囤房地誘因,增加房屋供給,發揮打房效果。但此條例仍有許多問題仍待解決。首先,本條例對「自住房屋」之定義不明。目前非自用住宅要變更成自用住宅並不困難,只要將配偶、父母或成年子女的戶籍遷入就能變更,政府亦不可能查核是否為所有人或其家人之實際居所,因此除非名下房屋多達四、五間以上才有可能被認定為非自用住宅,政策效果有限。  其次,對民眾持有屋數缺乏全國總歸戶觀念。依全國總歸戶概念計算全國有66萬人擁有3戶以上房產,然房屋稅屬地方稅,扣除掉擁有「跨縣市」房產者,受影響人數並不多。將使非自住房屋採累進差別稅率無法落實。  2年內讓北市房價降3成!然以鄰近的南韓處理高房經驗來看,要達到此目標政府要努力的地方還很多。南韓房價自2000年開始飆漲, 2003年韓國政府雙管齊下,一方面提高資本利得稅,最高達60%;另一方面,「廣建百萬戶平價住宅」的租屋政策,政策卻只達到穩定效果,讓房價不致失控。  直至2005年韓國政府從健全稅制著手,將原先土地與房屋分開課稅的持有稅,更名為「綜合不動產稅」合併課徵,並對高價的土地及房屋「額外」課徵1%至3%不等的累進稅率。為讓房價能順利下跌,2007年南韓政府更進一步採取房地產交易所得稅的「實價課稅」,並對「一戶多屋」課徵重稅,減少不動產投機行為。一連串的政策,韓國房地產方能進入修正循環。 如今我們企圖只依靠提高非自住房屋稅率,平均每戶一年多繳4000元,這樣的政策要讓房價下修三成,房價所得比降到10倍以下,幾乎是緣木求魚,況且房價短時間若跌三成,金融業是否會產生系統性危機皆未事先評估。2008年美國次貸風暴主因就是房價重挫,銀行催繳貸款餘額,次級貸款的借款人卻繳不出錢,引發金融業倒閉潮!  我們認同政府打囤屋平抑房價政策,但是不應譁眾取寵,大作其秀,做法與配套都須謹慎一點,避免重蹈證所稅覆轍。基於國外經驗與產官學界的看法,我們提出幾點建議做為未來房地產政策的參考。  一是加強交易資訊透明化並作為財產評價依據。目前實價登錄制度已經上路,不動產的資訊揭露有了基本制度,國內也有不動產估價鑑價制度,政府可以此為基礎,敦促地方政府及稅捐稽徵單位儘快針對與現實脫鉤的土地公告現值、公告地價、房屋評定現值進行檢討,拉近與實價的落差,從而使不動產繳納合理的稅負。  二是房產全國總歸戶。現行房屋稅屬地方稅,各縣市分開計算,建議由中央直接修法調整非自住房屋稅率,進行全國總歸戶,防堵跨縣市囤房,才能讓政策美意落實。  三是推動「房地合���」實價課稅。在房地分離課稅的情況下,不但公告現值與市價落差甚大,亦造成土增稅稅負偏低的問題。實務面上,建設公司更常利用房地分離課稅,以提高土地售價、壓低房屋售價,並提高建屋成本費用的方式,操縱房地價格比例,達到規避房屋交易所得稅的目的。若要徹底解決,惟有配合實價登錄制度,推動房地合一課稅,將房屋與土地總價按實價合併課徵所得稅,以擴大稅基。  四是縮小打擊面,減輕或不增加自用住宅負擔。不動產開始實價課稅,可能會讓房價認定的提高而導致房產稅負加重。建議調降自用住宅稅率,讓真正自用住宅,不超過目前繳交的稅賦為原則,非自用的則以實價及標準稅率課徵,才能有效地提高投資客非自用住宅的持有成本及炒作障礙,甚至房越多,再累進。  總而言之,為杜絕房地產畸形發展,防堵內外資炒作,房地產這種不會跑,民怨很大的稅改,不能等,高房價使大企業家都努力在土地獲利、忽略生產,若不導正,台灣經濟前途憂慮。但若無好政策與作法,不僅「房價兩年內跌三成」難以達成,貿然執行可能造成銀行倒閉、金融風暴再起的風險。建議政府應該從房地產稅賦合理化,及導正遊戲規則的角度,徹底從持有與交易稅制革新,配合貸款利率、貸款成數、合宜住宅與社會住宅政策,讓房市慢慢降溫、高房價軟著陸。  未來國人能否安居、年輕人買得起房子,考驗著政府的智慧,也端看政府的決心及作法。 【中央網路報】
文章標籤

黃旭斌捐某笑識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購屋入門必看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__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__根據營建署公佈2013年第四季的房價負擔能力指標調查結果,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已來到15.01倍,房價所得比超越香港,全球第一;即使搬至與北市一河之隔的新北市,房價所得比也高達12.67倍,位居全球第三,台灣民眾購屋壓力相當沈重。房價所得比係以房屋總價除以家庭年所得算出的倍數,依世界銀行定義,一般標準的房價所得比應低於5倍,美國更認為房價所得比若超過5倍為「極度負擔不起」。難怪高房價問題已成為台灣社會民怨之首。  為解決此一難題,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於拜會財政部長張盛和,喊出「2年內讓房價減3成」;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亦火速配合修法,初審通過《房屋稅條例》修正草案,新增「囤房條款」,藉提高非自住房屋稅率,讓建商、炒房客釋出空屋,增加房市供給量,使房市熱度降溫、房價回到合理範圍,房價所得比能從15倍降至10倍。  對此,雖與我們之前主張調整稅基、調降自用住宅稅率做法有所差異,但都是藉提高非自用住宅持有成本,減少投機人士炒屋或囤房地誘因,增加房屋供給,發揮打房效果。但此條例仍有許多問題仍待解決。首先,本條例對「自住房屋」之定義不明。目前非自用住宅要變更成自用住宅並不困難,只要將配偶、父母或成年子女的戶籍遷入就能變更,政府亦不可能查核是否為所有人或其家人之實際居所,因此除非名下房屋多達四、五間以上才有可能被認定為非自用住宅,政策效果有限。  其次,對民眾持有屋數缺乏全國總歸戶觀念。依全國總歸戶概念計算全國有66萬人擁有3戶以上房產,然房屋稅屬地方稅,扣除掉擁有「跨縣市」房產者,受影響人數並不多。將使非自住房屋採累進差別稅率無法落實。  2年內讓北市房價降3成!然以鄰近的南韓處理高房經驗來看,要達到此目標政府要努力的地方還很多。南韓房價自2000年開始飆漲, 2003年韓國政府雙管齊下,一方面提高資本利得稅,最高達60%;另一方面,「廣建百萬戶平價住宅」的租屋政策,政策卻只達到穩定效果,讓房價不致失控。  直至2005年韓國政府從健全稅制著手,將原先土地與房屋分開課稅的持有稅,更名為「綜合不動產稅」合併課徵,並對高價的土地及房屋「額外」課徵1%至3%不等的累進稅率。為讓房價能順利下跌,2007年南韓政府更進一步採取房地產交易所得稅的「實價課稅」,並對「一戶多屋」課徵重稅,減少不動產投機行為。一連串的政策,韓國房地產方能進入修正循環。 如今我們企圖只依靠提高非自住房屋稅率,平均每戶一年多繳4000元,這樣的政策要讓房價下修三成,房價所得比降到10倍以下,幾乎是緣木求魚,況且房價短時間若跌三成,金融業是否會產生系統性危機皆未事先評估。2008年美國次貸風暴主因就是房價重挫,銀行催繳貸款餘額,次級貸款的借款人卻繳不出錢,引發金融業倒閉潮!  我們認同政府打囤屋平抑房價政策,但是不應譁眾取寵,大作其秀,做法與配套都須謹慎一點,避免重蹈證所稅覆轍。基於國外經驗與產官學界的看法,我們提出幾點建議做為未來房地產政策的參考。  一是加強交易資訊透明化並作為財產評價依據。目前實價登錄制度已經上路,不動產的資訊揭露有了基本制度,國內也有不動產估價鑑價制度,政府可以此為基礎,敦促地方政府及稅捐稽徵單位儘快針對與現實脫鉤的土地公告現值、公告地價、房屋評定現值進行檢討,拉近與實價的落差,從而使不動產繳納合理的稅負。  二是房產全國總歸戶。現行房屋稅屬地方稅,各縣市分開計算,建議由中央直接修法調整非自住房屋稅率,進行全國總歸戶,防堵跨縣市囤房,才能讓政策美意落實。  三是推動「房地合一」實價課稅。在房地分離課稅的情況下,不但公告現值與市價落差甚大,亦造成土增稅稅負偏低的問題。實務面上,建設公司更常利用房地分離課稅,以提高土地售價、壓低房屋售價,並提高建屋成本費用的方式,操縱房地價格比例,達到規避房屋交易所得稅的目的。若要徹底解決,惟有配合實價登錄制度,推動房地合一課稅,將房屋與土地總價按實價合併課徵所得稅,以擴大稅基。  四是縮小打擊面,減輕或不增加自用住宅負擔。不動產開始實價課稅,可能會讓房價認定的提高而導致房產稅負加重。建議調降自用住宅稅率,讓真正自用住宅,不超過目前繳交的稅賦為原則,非自用的則以實價及標準稅率課徵,才能有效地提高投資客非自用住宅的持有成本及炒作障礙,甚至房越多,再累進。  總而言之,為杜絕房地產畸形發展,防堵內外資炒作,房地產這種不會跑,民怨很大的稅改,不能等,高房價使大企業家都努力在土地獲利、忽略生產,若不導正,台灣經濟前途憂慮。但若無好政策與作法,不僅「房價兩年內跌三成」難以達成,貿然執行可能造成銀行倒閉、金融風暴再起的風險。建議政府應該從房地產稅賦合理化,及導正遊戲規則的角度,徹底從持有與交易稅制革新,配合貸款利率、貸款成數、合宜住宅與社會住宅政策,讓房市慢慢降溫、高房價軟著陸。  未來國人能否安居、年輕人買得起房子,考驗著政府的智慧,也端看政府的決心及作法。 【中央網路報】
文章標籤

黃旭斌捐某笑識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購屋入門必看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__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__根據營建署公佈2013年第四季的房價負擔能力指標調查結果,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已來到15.01倍,房價所得比超越香港,全球第一;即使搬至與北市一河之隔的新北市,房價所得比也高達12.67倍,位居全球第三,台灣民眾購屋壓力相當沈重。房價所得比係以房屋總價除以家庭年所得算出的倍數,依世界銀行定義,一般標準的房價所得比應低於5倍,美國更認為房價所得比若超過5倍為「極度負擔不起」。難怪高房價問題已成為台灣社會民怨之首。  為解決此一難題,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於拜會財政部長張盛和,喊出「2年內讓房價減3成」;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亦火速配合修法,初審通過《房屋稅條例》修正草案,新增「囤房條款」,藉提高非自住房屋稅率,讓建商、炒房客釋出空屋,增加房市供給量,使房市熱度降溫、房價回到合理範圍,房價所得比能從15倍降至10倍。  對此,雖與我們之前主張調整稅基、調降自用住宅稅率做法有所差異,但都是藉提高非自用住宅持有成本,減少投機人士炒屋或囤房地誘因,增加房屋供給,發揮打房效果。但此條例仍有許多問題仍待解決。首先,本條例對「自住房屋」之定義不明。目前非自用住宅要變更成自用住宅並不困難,只要將配偶、父母或成年子女的戶籍遷入就能變更,政府亦不可能查核是否為所有人或其家人之實際居所,因此除非名下房屋多達四、五間以上才有可能被認定為非自用住宅,政策效果有限。  其次,對民眾持有屋數缺乏全國總歸戶觀念。依全國總歸戶概念計算全國有66萬人擁有3戶以上房產,然房屋稅屬地方稅,扣除掉擁有「跨縣市」房產者,受影響人數並不多。將使非自住房屋採累進差別稅率無法落實。  2年內讓北市房價降3成!然以鄰近的南韓處理高房經驗來看,要達到此目標政府要努力的地方還很多。南韓房價自2000年開始飆漲, 2003年韓國政府雙管齊下,一方面提高資本利得稅,最高達60%;另一方面,「廣建百萬戶平價住宅」的租屋政策,政策卻只達到穩定效果,讓房價不致失控。  直至2005年韓國政府從健全稅制著手,將原先土地與房屋分開課稅的持有稅,更名為「綜合不動產稅」合併課徵,並對高價的土地及房屋「額外」課徵1%至3%不等的累進稅率。為讓房價能順利下跌,2007年南韓政府更進一步採取房地產交易所得稅的「實價課稅」,並對「一戶多屋」課徵重稅,減少不動產投機行為。一連串的政策,韓國房地產方能進入修正循環。 如今我們企圖只依靠提高非自住房屋稅率,平均每戶一年多繳4000元,這樣的政策要讓房價下修三成,房價所得比降到10倍以下,幾乎是緣木求魚,況且房價短時間若跌三成,金融業是否會產生系統性危機皆未事先評估。2008年美國次貸風暴主因就是房價重挫,銀行催繳貸款餘額,次級貸款的借款人卻繳不出錢,引發金融業倒閉潮!  我們認同政府打囤屋平抑房價政策,但是不應譁眾取寵,大作其秀,做法與配套都須謹慎一點,避免重蹈證所稅覆轍。基於國外經驗與產官學界的看法,我們提出幾點建議做為未來房地產政策的參考。  一是加強交易資訊透明化並作為財產評價依據。目前實價登錄制度已經上路,不動產的資訊揭露有了基本制度,國內也有不動產估價鑑價制度,政府可以此為基礎,敦促地方政府及稅捐稽徵單位儘快針對與現實脫鉤的土地公告現值、公告地價、房屋評定現值進行檢討,拉近與實價的落差,從而使不動產繳納合理的稅負。  二是房產全國總歸戶。現行房屋稅屬地方稅,各縣市分開計算,建議由中央直接修法調整非自住房屋稅率,進行全國總歸戶,防堵跨縣市囤房,才能讓政策美意落實。  三是推動「房地合一」實價課稅。在房地分離課稅的情況下,不但公告現值與市價落差甚大,亦造成土增稅稅負偏低的問題。實務面上,建設公司更常利用房地分離課稅,以提高土地售價、壓低房屋售價,並提高建屋成本費用的方式,操縱房地價格比例,達到規避房屋交易所得稅的目的。若要徹底解決,惟有配合實價登錄制度,推動房地合一課稅,將房屋與土地總價按實價合併課徵所得稅,以擴大稅基。  四是縮小打擊面,減輕或不增加自用住宅負擔。不動產開始實價課稅,可能會讓房價認定的提高而導致房產稅負加重。建議調降自用住宅稅率,讓真正自用住宅,不超過目前繳交的稅賦為原則,非自用的則以實價及標準稅率課徵,才能有效地提高投資客非自用住宅的持有成本及炒作障礙,甚至房越多,再累進。  總而言之,為杜絕房地產畸形發展,防堵內外資炒作,房地產這種不會跑,民怨很大的稅改,不能等,高房價使大企業家都努力在土地獲利、忽略生產,若不導正,台灣經濟前途憂慮。但若無好政策與作法,不僅「房價兩年內跌三成」難以達成,貿然執行可能造成銀行倒閉、金融風暴再起的風險。建議政府應該從房地產稅賦合理化,及導正遊戲規則的角度,徹底從持有與交易稅制革新,配合貸款利率、貸款成數、合宜住宅與社會住宅政策,讓房市慢慢降溫、高房價軟著陸。  未來國人能否安居、年輕人買得起房子,考驗著政府的智慧,也端看政府的決心及作法。 【中央網路報】
文章標籤

黃旭斌捐某笑識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購屋入門必看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__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525全民配屋網好嗎,525全民配屋網是真的嗎根據營建署公佈2013年第四季的房價負擔能力指標調查結果,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已來到15.01倍,房價所得比超越香港,全球第一;即使搬至與北市一河之隔的新北市,房價所得比也高達12.67倍,位居全球第三,台灣民眾購屋壓力相當沈重。房價所得比係以房屋總價除以家庭年所得算出的倍數,依世界銀行定義,一般標準的房價所得比應低於5倍,美國更認為房價所得比若超過5倍為「極度負擔不起」。難怪高房價問題已成為台灣社會民怨之首。  為解決此一難題,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於拜會財政部長張盛和,喊出「2年內讓房價減3成」;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亦火速配合修法,初審通過《房屋稅條例》修正草案,新增「囤房條款」,藉提高非自住房屋稅率,讓建商、炒房客釋出空屋,增加房市供給量,使房市熱度降溫、房價回到合理範圍,房價所得比能從15倍降至10倍。  對此,雖與我們之前主張調整稅基、調降自用住宅稅率做法有所差異,但都是藉提高非自用住宅持有成本,減少投機人士炒屋或囤房地誘因,增加房屋供給,發揮打房效果。但此條例仍有許多問題仍待解決。首先,本條例對「自住房屋」之定義不明。目前非自用住宅要變更成自用住宅並不困難,只要將配偶、父母或成年子女的戶籍遷入就能變更,政府亦不可能查核是否為所有人或其家人之實際居所,因此除非名下房屋多達四、五間以上才有可能被認定為非自用住宅,政策效果有限。  其次,對民眾持有屋數缺乏全國總歸戶觀念。依全國總歸戶概念計算全國有66萬人擁有3戶以上房產,然房屋稅屬地方稅,扣除掉擁有「跨縣市」房產者,受影響人數並不多。將使非自住房屋採累進差別稅率無法落實。  2年內讓北市房價降3成!然以鄰近的南韓處理高房經驗來看,要達到此目標政府要努力的地方還很多。南韓房價自2000年開始飆漲, 2003年韓國政府雙管齊下,一方面提高資本利得稅,最高達60%;另一方面,「廣建百萬戶平價住宅」的租屋政策,政策卻只達到穩定效果,讓房價不致失控。  直至2005年韓國政府從健全稅制著手,將原先土地與房屋分開課稅的持有稅,更名為「綜合不動產稅」合併課徵,並對高價的土地及房屋「額外」課徵1%至3%不等的累進稅率。為讓房價能順利下跌,2007年南韓政府更進一步採取房地產交易所得稅的「實價課稅」,並對「一戶多屋」課徵重稅,減少不動產投機行為。一連串的政策,韓國房地產方能進入修正循環。 如今我們企圖只依靠提高非自住房屋稅率,平均每戶一年多繳4000元,這樣的政策要讓房價下修三成,房價所得比降到10倍以下,幾乎是緣木求魚,況且房價短時間若跌三成,金融業是否會產生系統性危機皆未事先評估。2008年美國次貸風暴主因就是房價重挫,銀行催繳貸款餘額,次級貸款的借款人卻繳不出錢,引發金融業倒閉潮!  我們認同政府打囤屋平抑房價政策,但是不應譁眾取寵,大作其秀,做法與配套都須謹慎一點,避免重蹈證所稅覆轍。基於國外經驗與產官學界的看法,我們提出幾點建議做為未來房地產政策的參考。  一是加強交易資訊透明化並作為財產評價依據。目前實價登錄制度已經上路,不動產的資訊揭露有了基本制度,國內也有不動產估價鑑價制度,政府可以此為基礎,敦促地方政府及稅捐稽徵單位儘快針對與現實脫鉤的土地公告現值、公告地價、房屋評定現值進行檢討,拉近與實價的落差,從而使不動產繳納合理的稅負。  二是房產全國總歸戶。現行房屋稅屬地方稅,各縣市分開計算,建議由中央直接修法調整非自住房屋稅率,進行全國總歸戶,防堵跨縣市囤房,才能讓政策美意落實。  三是推動「房地合一」實價課稅。在房地分離課稅的情況下,不但公告現值與市價落差甚大,亦造成土增稅稅負偏低的問題。實務面上,建設公司更常利用房地分離課稅,以提高土地售價、壓低房屋售價,並提高建屋成本費用的方式,操縱房地價格比例,達到規避房屋交易所得稅的目的。若要徹底解決,惟有配合實價登錄制度,推動房地合一課稅,將房屋與土地總價按實價合併課徵所得稅,以擴大稅基。  四是縮小打擊面,減輕或不增加自用住宅負擔。不動產開始實價課稅,可能會讓房價認定的提高而導致房產稅負加重。建議調降自用住宅稅率,讓真正自用住宅,不超過目前繳交的稅賦為原則,非自用的則以實價及標準稅率課徵,才能有效地提高投資客非自用住宅的持有成本及炒作障礙,甚至房越多,再累進。  總而言之,為杜絕房地產畸形發展,防堵內外資炒作,房地產這種不會跑,民怨很大的稅改,不能等,高房價使大企業家都努力在土地獲利、忽略生產,若不導正,台灣經濟前途憂慮。但若無好政策與作法,不僅「房價兩年內跌三成」難以達成,貿然執行可能造成銀行倒閉、金融風暴再起的風險。建議政府應該從房地產稅賦合理化,及導正遊戲規則的角度,徹底從持有與交易稅制革新,配合貸款利率、貸款成數、合宜住宅與社會住宅政策,讓房市慢慢降溫、高房價軟著陸。  未來國人能否安居、年輕人買得起房子,考驗著政府的智慧,也端看政府的決心及作法。 【中央網路報】
文章標籤

黃旭斌捐某笑識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購屋入門必看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__根據營建署公佈2013年第四季的房價負擔能力指標調查結果,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已來到15.01倍,房價所得比超越香港,全球第一;即使搬至與北市一河之隔的新北市,房價所得比也高達12.67倍,位居全球第三,台灣民眾購屋壓力相當沈重。房價所得比係以房屋總價除以家庭年所得算出的倍數,依世界銀行定義,一般標準的房價所得比應低於5倍,美國更認為房價所得比若超過5倍為「極度負擔不起」。難怪高房價問題已成為台灣社會民怨之首。  為解決此一難題,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於拜會財政部長張盛和,喊出「2年內讓房價減3成」;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亦火速配合修法,初審通過《房屋稅條例》修正草案,新增「囤房條款」,藉提高非自住房屋稅率,讓建商、炒房客釋出空屋,增加房市供給量,使房市熱度降溫、房價回到合理範圍,房價所得比能從15倍降至10倍。  對此,雖與我們之前主張調整稅基、調降自用住宅稅率做法有所差異,但都是藉提高非自用住宅持有成本,減少投機人士炒屋或囤房地誘因,增加房屋供給,發揮打房效果。但此條例仍有許多問題仍待解決。首先,本條例對「自住房屋」之定義不明。目前非自用住宅要變更成自用住宅並不困難,只要將配偶、父母或成年子女的戶籍遷入就能變更,政府亦不可能查核是否為所有人或其家人之實際居所,因此除非名下房屋多達四、五間以上才有可能被認定為非自用住宅,政策效果有限。  其次,對民眾持有屋數缺乏全國總歸戶觀念。依全國總歸戶概念計算全國有66萬人擁有3戶以上房產,然房屋稅屬地方稅,扣除掉擁有「跨縣市」房產者,受影響人數並不多。將使非自住房屋採累進差別稅率無法落實。  2年內讓北市房價降3成!然以鄰近的南韓處理高房經驗來看,要達到此目標政府要努力的地方還很多。南韓房價自2000年開始飆漲, 2003年韓國政府雙管齊下,一方面提高資本利得稅,最高達60%;另一方面,「廣建百萬戶平價住宅」的租屋政策,政策卻只達到穩定效果,讓房價不致失控。  直至2005年韓國政府從健全稅制著手,將原先土地與房屋分開課稅的持有稅,更名為「綜合不動產稅」合併課徵,並對高價的土地及房屋「額外」課徵1%至3%不等的累進稅率。為讓房價能順利下跌,2007年南韓政府更進一步採取房地產交易所得稅的「實價課稅」,並對「一戶多屋」課徵重稅,減少不動產投機行為。一連串的政策,韓國房地產方能進入修正循環。 如今我們企圖只依靠提高非自住房屋稅率,平均每戶一年多繳4000元,這樣的政策要讓房價下修三成,房價所得比降到10倍以下,幾乎是緣木求魚,況且房價短時間若跌三成,金融業是否會產生系統性危機皆未事先評估。2008年美國次貸風暴主因就是房價重挫,銀行催繳貸款餘額,次級貸款的借款人卻繳不出錢,引發金融業倒閉潮!  我們認同政府打囤屋平抑房價政策,但是不應譁眾取寵,大作其秀,做法與配套都須謹慎一點,避免重蹈證所稅覆轍。基於國外經驗與產官學界的看法,我們提出幾點建議做為未來房地產政策的參考。  一是加強交易資訊透明化並作為財產評價依據。目前實價登錄制度已經上路,不動產的資訊揭露有了基本制度,國內也有不動產估價鑑價制度,政府可以此為基礎,敦促地方政府及稅捐稽徵單位儘快針對與現實脫鉤的土地公告現值、公告地價、房屋評定現值進行檢討,拉近與實價的落差,從而使不動產繳納合理的稅負。  二是房產全國總歸戶。現行房屋稅屬地方稅,各縣市分開計算,建議由中央直接修法調整非自住房屋稅率,進行全國總歸戶,防堵跨縣市囤房,才能讓政策美意落實。  三是推動「房地合一」實價課稅。在房地分離課稅的情況下,不但公告現值與市價落差甚大,亦造成土增稅稅負偏低的問題。實務面上,建設公司更常利用房地分離課稅,以提高土地售價、壓低房屋售價,並提高建屋成本費用的方式,操縱房地價格比例,達到規避房屋交易所得稅的目的。若要徹底解決,惟有配合實價登錄制度,推動房地合一課稅,將房屋與土地總價按實價合併課徵所得稅,以擴大稅基。  四是縮小打擊面,減輕或不增加自用住宅負擔。不動產開始實價課稅,可能會讓房價認定的提高而導致房產稅負加重。建議調降自用住宅稅率,讓真正自用住宅,不超過目前繳交的稅賦為原則,非自用的則以實價及標準稅率課徵,才能有效地提高投資客非自用住宅的持有成本及炒作障礙,甚至房越多,再累進。  總而言之,為杜絕房地產畸形發展,防堵內外資炒作,房地產這種不會跑,民怨很大的稅改,不能等,高房價使大企業家都努力在土地獲利、忽略生產,若不導正,台灣經濟前途憂慮。但若無好政策與作法,不僅「房價兩年內跌三成」難以達成,貿然執行可能造成銀行倒閉、金融風暴再起的風險。建議政府應該從房地產稅賦合理化,及導正遊戲規則的角度,徹底從持有與交易稅制革新,配合貸款利率、貸款成數、合宜住宅與社會住宅政策,讓房市慢慢降溫、高房價軟著陸。  未來國人能否安居、年輕人買得起房子,考驗著政府的智慧,也端看政府的決心及作法。 【中央網路報】
文章標籤

黃旭斌捐某笑識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購屋入門必看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__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 525全民配屋網__根據營建署公佈2013年第四季的房價負擔能力指標調查結果,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已來到15.01倍,房價所得比超越香港,全球第一;即使搬至與北市一河之隔的新北市,房價所得比也高達12.67倍,位居全球第三,台灣民眾購屋壓力相當沈重。房價所得比係以房屋總價除以家庭年所得算出的倍數,依世界銀行定義,一般標準的房價所得比應低於5倍,美國更認為房價所得比若超過5倍為「極度負擔不起」。難怪高房價問題已成為台灣社會民怨之首。  為解決此一難題,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於拜會財政部長張盛和,喊出「2年內讓房價減3成」;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亦火速配合修法,初審通過《房屋稅條例》修正草案,新增「囤房條款」,藉提高非自住房屋稅率,讓建商、炒房客釋出空屋,增加房市供給量,使房市熱度降溫、房價回到合理範圍,房價所得比能從15倍降至10倍。  對此,雖與我們之前主張調整稅基、調降自用住宅稅率做法有所差異,但都是藉提高非自用住宅持有成本,減少投機人士炒屋或囤房地誘因,增加房屋供給,發揮打房效果。但此條例仍有許多問題仍待解決。首先,本條例對「自住房屋」之定義不明。目前非自用住宅要變更成自用住宅並不困難,只要將配偶、父母或成年子女的戶籍遷入就能變更,政府亦不可能查核是否為所有人或其家人之實際居所,因此除非名下房屋多達四、五間以上才有可能被認定為非自用住宅,政策效果有限。  其次,對民眾持有屋數缺乏全國總歸戶觀念。依全國總歸戶概念計算全國有66萬人擁有3戶以上房產,然房屋稅屬地方稅,扣除掉擁有「跨縣市」房產者,受影響人數並不多。將使非自住房屋採累進差別稅率無法落實。  2年內讓北市房價降3成!然以鄰近的南韓處理高房經驗來看,要達到此目標政府要努力的地方還很多。南韓房價自2000年開始飆漲, 2003年韓國政府雙管齊下,一方面提高資本利得稅,最高達60%;另一方面,「廣建百萬戶平價住宅」的租屋政策,政策卻只達到穩定效果,讓房價不致失控。  直至2005年韓國政府從健全稅制著手,將原先土地與房屋分開課稅的持有稅,更名為「綜合不動產稅」合併課徵,並對高價的土地及房屋「額外」課徵1%至3%不等的累進稅率。為讓房價能順利下跌,2007年南韓政府更進一步採取房地產交易所得稅的「實價課稅」,並對「一戶多屋」課徵重稅,減少不動產投機行為。一連串的政策,韓國房地產方能進入修正循環。 如今我們企圖只依靠提高非自住房屋稅率,平均每戶一年多繳4000元,這樣的政策要讓房價下修三成,房價所得比降到10倍以下,幾乎是緣木求魚,況且房價短時間若跌三成,金融業是否會產生系統性危機皆未事先評估。2008年美國次貸風暴主因就是房價重挫,銀行催繳貸款餘額,次級貸款的借款人卻繳不出錢,引發金融業倒閉潮!  我們認同政府打囤屋平抑房價政策,但是不應譁眾取寵,大作其秀,做法與配套都須謹慎一點,避免重蹈證所稅覆轍。基於國外經驗與產官學界的看法,我們提出幾點建議做為未來房地產政策的參考。  一是加強交易資訊透明化並作為財產評價依據。目前實價登錄制度已經上路,不動產的資訊揭露有了基本制度,國內也有不動產估價鑑價制度,政府可以此為基礎,敦促地方政府及稅捐稽徵單位儘快針對與現實脫鉤的土地公告現值、公告地價、房屋評定現值進行檢討,拉近與實價的落差,從而使不動產繳納合理的稅負。  二是房產全國總歸戶。現行房屋稅屬地方稅,各縣市分開計算,建議由中央直接修法調整非自住房屋稅率,進行全國總歸戶,防堵跨縣市囤房,才能讓政策美意落實。  三是推動「房地合一」實價課稅。在房地分離課稅的情況下,不但公告現值與市價落差甚大,亦造成土增稅稅負偏低的問題。實務面上,建設公司更常利用房地分離課稅,以提高土地售價、壓低房屋售價,並提高建屋成本費用的方式,操縱房地價格比例,達到規避房屋交易所得稅的目的。若要徹底解決,惟有配合實價登錄制度,推動房地合一課稅,將房屋與土地總價按實價合併課徵所得稅,以擴大稅基。  四是縮小打擊面,減輕或不增加自用住宅負擔。不動產開始實價課稅,可能會讓房價認定的提高而導致房產稅負加重。建議調降自用住宅稅率,讓真正自用住宅,不超過目前繳交的稅賦為原則,非自用的則以實價及標準稅率課徵,才能有效地提高投資客非自用住宅的持有成本及炒作障礙,甚至房越多,再累進。  總而言之,為杜絕房地產畸形發展,防堵內外資炒作,房地產這種不會跑,民怨很大的稅改,不能等,高房價使大企業家都努力在土地獲利、忽略生產,若不導正,台灣經濟前途憂慮。但若無好政策與作法,不僅「房價兩年內跌三成」難以達成,貿然執行可能造成銀行倒閉、金融風暴再起的風險。建議政府應該從房地產稅賦合理化,及導正遊戲規則的角度,徹底從持有與交易稅制革新,配合貸款利率、貸款成數、合宜住宅與社會住宅政策,讓房市慢慢降溫、高房價軟著陸。  未來國人能否安居、年輕人買得起房子,考驗著政府的智慧,也端看政府的決心及作法。 【中央網路報】
文章標籤

黃旭斌捐某笑識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